Thursday, 11 May 2017

家家有本難唸的經


有一位母親,不斷地貢獻金錢給孩子,雖然很多次都和先生約定好,不要再讓孩子拿他們的一分錢去賭博,可是最後她都沒辦法堅持到底,心軟之下還是把錢掏了出來。

探究之下,發現孩子雖然常常伸手要錢,但其實心裡一直想逃離這個媽媽,而祖父母(也就是婦人的家公、家婆)則給了他一個庇護所。

其實,祖父已經離世幾年了,生前也是一個嗜賭的人,孩子在自己家庭感到沉重的負擔,沒有依靠,心理上覺得最親近的就是這個疼他的祖父。以前,祖父總是被家人罵,也被一位親戚閒言閒語;現在,在賭博的過程中,他感覺到和祖父是貼近的,他用行動表示自己和祖父是一國的。

至於他為何在原生家庭感覺到沉重?

原來母親有著很深的重男輕女觀念,令姐姐對他有著無形和微妙的排斥感。父親又不多問家事,彷彿一切都和他不相干。這位母親和老公的關係可謂相敬如「冰」,於是把一切的心思都專注在這個兒子身上,渴望從他身上得到缺失的愛,包括從小自己所缺失的母愛……

然而,孩子只能扮演孩子的角色,又怎能反過來提供自己媽媽母愛或伴侶間的愛?這種過度期待使得他喘不過氣來,只能往祖父母那裡逃,長大之後,就躲避到賭博活動之中。
 


當這位母親被引導去看見苦苦守候在一旁的女兒時,她才發現她正用著當年自己母親對她的態度,來對待這個女兒——漠視、冷淡。不是每個媽媽對自己孩子都有著無盡的愛,如果她停止從兒子身上追討曾經缺失的愛,那麼她便有餘裕去感受到,一直以來,她都是被女兒無條件愛著的。

一旦她接受了自己身為人母的角色,慢慢地就不會再通過討好(借錢給兒子)來換取價值感和存在感,也將有機會真正了解到,協助孩子獨立堅強,才是真正健康、有利於孩子的方式。

我們唯有對自己有適當的認知和了解,人際關係才有機會是成熟和諧的。

一個人,如果把全副的心思和精力投入到某個人事物上面,那麼他的身心就會漸漸失衡。這也是為什麼人在執著的時候,往往會做出一些讓旁人看起來很傻很不值得的決定。因為他已經把那個人或那件事,看成了自己的一切,得不到,便痛苦至死。
 
投資人常說: 「不要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」。人生,何嘗不也是這樣。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